我想起居住在納茲卡高原,自1946年以來就一直研究這些線條的數學家瑪麗亞·雷施所做的評論:這些幾何圖形使我們想起某種密碼:相同的字有時用大寫字母書寫,有時用小寫。有些線條的組合尺寸雖然相差極大,形狀卻十分相似。所有的圖形都具有若干基本的要素……4搭乘顛簸搖蕩的小飛機盤旋在高空中,我忽然想起,直到20世紀人類學會飛行後,納茲卡線條圖形才開始被正確地辨識出來。16世紀末葉,名叫路易土·狄蒙松(Luis de Monzon)的地方行政司法長官,是第一位親眼看到這些神秘的「沙漠印記」的西班牙人。
儘管當時很少人注意這件事,一些印加傳說確實提到,好幾千年以前,秘魯曾經出現一個偉大的文明。在當他父老的記憶中,這個文明是維拉科查人創建的,而這個神秘的族群據說就是納茲卡線條的繪製者。
「大海的浪花」
西班牙「征服者」抵達時,印加帝國的疆域涵蓋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和安第斯山區,從北邊的厄瓜多爾,經過秘魯全境,向南延伸到智利中部的毛爾河(Maule River )。貫通這個大帝國的是一個龐大、精良的道路系統:兩條平行的縱貫公路,長達3600公里,一條沿太平洋海岸南下,另一條穿過安第斯山區。
1650年和1950年的兩場地震,將建立在維拉科查神廟地基上的西班牙「聖多明哥大教堂」(Cathedral of Santo D0mingo)夷為平地。這座教堂因此重建過兩次。然而,以典型的印加式施工法——將多邊形石塊相互連鎖,形成一個優美的體系— —建造的地基和圍牆下端,卻安然逃過這兩場天然災害。除了那座矗立在長方形大庭院中央,以灰石搭建的八角形高台,這座神廟如今只剩下一些多邊形石塊,以及依稀可見的整體設計,供後人憑弔。據說,當初庭院鋪著55公斤的純金6。神廟的前殿坐落在庭院兩邊,建築形式十分優雅,牆壁上端尖細,呈圓錐形,羅列著一座座用整塊花崗石精工雕鑿成的神龕。